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近日,以色列与哈马斯激战11天后,双方终于摁下了停火键。曾一度被边缘化的“巴以问题”重回大众视野,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针对巴以的紧张局势,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、西溪学者(杰出人才)、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在5月23日接受了上海东方卫视《环球交叉点》栏目的采访,并发表了个人看法。
主持人:时隔七年,巴以为何冲突再起?
 
马晓霖:一是格局发生变化。尤其是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,较特朗普一边倒亲以的立场有所回摆。二是几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搞“越顶外交”,它被边缘化的情况加剧。三是美国与伊朗将进行伊核问题谈判,加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的选举,(多重因素叠加)。
 
关于哈马斯武装能力升级,马晓霖教授表示:哈马斯做了7年时间的长期准备,是饱和式的攻击。并且这次从心理战的层面讲,它学以色列事先公布袭击目标,打“政治牌”,不一定要对以色列平民造成伤亡。哈马斯声音比较弱,不会作秀,但也公开声明,提前发出警告,目标不是伤害平民。这次一是饱和攻击,二是扩大纵深,三是包括像击中储油罐这样的战略目标,以震撼以色列的安全感。用无人机超低空飞行,用气球向以色列投掷燃烧品,手段五花八门。
 
主持人:以色列“定点清除”,对哈马斯打击有多大?
 
马晓霖: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,是巴勒斯坦民族斗争的组成部分,哈马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,不是简单的肉体消灭能解决的问题。内塔尼亚胡前不久说:我们对哈马斯的政策是剿而不灭,这样最符合以色列的国家利益。留下哈马斯可以和阿巴斯的法塔赫这样的温和派形成抗衡,使巴勒斯坦永远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谈判代表。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哈马斯诞生到后来,外部给的钱,实际上都是以色列政府给哈马斯的。
 
主持人:巴勒斯坦内部分裂,给解决巴以问题带来了什么挑战?
 
马晓霖:哈马斯和以色列强硬派是一对“好兄弟”,都是为了各自的选票。根据民调,哈马斯不仅可以完全控制加沙,约旦河西岸——法塔赫的传统地区,很多选票也流向了哈马斯。这种情况下,选举对温和派的阿巴斯是不利的,它只好通过推迟来做更多准备。这件事直接刺激到哈马斯,所以利用斋月发动火箭弹袭击。
 
主持人:有网民说这是反以事业的“巴勒斯坦内卷”。
 
马晓霖:可以这么说。自1994年自治协议开始,哈马斯是被边缘化的。但是主和派成立自治政府后,经济没搞好,和谈没下来,最终导致老百姓不满,所以他们重新选择了哈马斯。哈马斯在2006年夺去了选举的胜利,往后对阿巴斯形成了压迫感。
 
视频链接: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马晓霖

马晓霖

198篇文章 41秒前更新

著名国际问题学者、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、西溪学者(杰出人才)

文章